建工论坛
2025年10月19日
天气
站内搜索:
登录
|注册
申请发帖
城市更新成"新主场":从"拆盖卖房"到"精修运营",这场转型藏着多少机遇与挑战?​​

城市更新成"新主场":从"拆盖卖房"到"精修运营",这场转型藏着多少机遇与挑战?​​

​​导语​​:当"高楼拔地起"的地产黄金时代渐行渐远,一组数据悄然揭示行业转向——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总投资同比增长25%,加装电梯、管网焕新、适老化设施安装成为主角。上海、深圳等地更试水"旧改+运营"新模式,开发商从"赚快钱卖房子"转向"细水长流赚服务费"。这场关乎你我居住品质的变革,究竟如何改写城市发展逻辑?背后又有哪些待解的难题?

​​一、从"拆"到"改":城市更新的"民生账本"​​

"以前盼着拆迁暴富,现在更想要个好住的老房子。"家住北京劲松北社区的张阿姨,见证了小区从"老破小"到"网红社区"的蜕变:加装电梯解决高层老人出行难,雨污分流让雨天不再"看海",社区食堂和老年活动中心成了"刚需打卡点"。

这并非个例。2025年,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已从"面子工程"转向"里子攻坚"——重点聚焦三大民生痛点:

  • ​​垂直交通​​:加装电梯补贴力度加大(部分城市每部最高补20万元),"公交电梯"(按次收费)等创新模式破解出资难题;
  • ​​地下脉络​​:供水管网漏损率高的老小区全面换装智能管道,雨污分流改造降低内涝风险;
  • ​​银发友好​​:适老化改造纳入必选项,包括无障碍通道、紧急呼叫系统、康复步道等。

"过去开发商盯着‘净地’搞大盘,现在政府更看重‘存量焕新’带来的民生获得感。"住建部城市更新司相关负责人透露,2025年全国计划改造老旧小区超5.3万个,惠及居民约900万户,总投资额有望突破2000亿元。

​​二、"旧改+运营":社会资本的"新金矿"?​​

改造资金从哪来?一直是城市更新的"卡脖子"问题。2025年,上海、深圳等地率先破题——​​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用"后期收益"反哺前期投入​​。

典型案例是上海徐汇区某老公房小区:政府出资完成基础类改造(管网、外立面),企业承接加装电梯、社区商业配套等"提升类"项目,并通过​​一楼沿街店铺租金分成(企业占60%)、物业费增值服务(如家政、养老托管)​​收回成本。项目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前期投入约800万元,但通过运营每年稳定收益超120万元,预计6-8年回本,比拿地开发周期短、风险低。"

深圳则探索"片区统筹"模式,将相邻的多个老旧小区打包改造,统一规划停车位、共享充电桩等设施,引入品牌物管公司提供增值服务。"单个小区资源有限,但连片运营能摊薄成本,还能盘活闲置空间(如屋顶光伏、社区商业)。"深圳住建局人士表示。

​​专家观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李晓江认为,"旧改+运营"模式的核心是"从一次性买卖到长期服务",倒逼企业从"开发商"转型为"社区运营商",这对商业模式设计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转型阵痛:谁在观望?谁在担忧?​​

尽管前景向好,城市更新的"新主场"仍面临多重挑战:

​​1. 利益平衡难:居民意见"众口难调"​​

"加装电梯,低层住户觉得挡光又贬值,高层住户急着用却掏不起钱""改造方案投票通过率要90%,但总有几户‘钉子户’卡进度"……民生工程变"争议工程"的案例不少。上海某小区因一楼住户反对加装电梯,项目搁置两年,最终通过"阶梯式补贴(高层多补、低层少补)+法律调解"才落地。

​​2. 盈利模式待验证:短期投入VS长期回报​​

"不是所有旧改项目都适合‘赚服务费’。"一位参与深圳项目的投资人坦言,部分老旧小区人口密度低、消费力弱,社区商业难以存活;而依赖政府购买服务(如养老托管)的项目,又面临财政预算限制。"关键是要挖掘‘特色需求’,比如靠近学校的社区做托育服务,产业园区周边做白领公寓。"

​​3. 政策细则需细化:土地、产权等"硬约束"​​

例如,老旧小区底层商铺产权复杂(可能属原单位或私人),改造后租金收益分配易引发纠纷;部分加装电梯占用公共空间,但物权法中对"共有部分改造权责"规定尚不明确。"需要更清晰的法规支撑,比如明确‘谁受益谁分摊’的具体比例,简化审批流程。"法律界人士建议。

​​四、未来展望:城市更新的"下一站"去哪?​​

2025年被视为城市更新的"关键转折年"。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0个城市出台专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并探索"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旧改""数字赋能(智慧社区管理)"等新路径。

"未来的城市更新,不再是‘推倒重来’的粗放增长,而是‘绣花功夫’的精细运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指出,"它考验的不仅是工程技术,更是对人的需求的洞察——如何让老社区既有烟火气,又有现代便利;既保留城市记忆,又焕发新生机。"

​​互动话题​​:你所在的小区经历过改造吗?加装电梯、管网翻新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对于"旧改+运营"模式,你看好还是担忧?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与观点!

(本文数据综合自住建部公开资料、地方住建局访谈及行业调研报告)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薛斌文
帖子:7
粉丝:2
回复:46
发表于 2025-10-17 17:58
1

居住品质的变革,不再是‘推倒重来’的粗放增长,而是‘绣花功夫’的精细运营。

举报
0
回复
李国瑞
帖子:16
粉丝:4
回复:74
发表于 2025-10-17 17:58
2

未来的城市更新,不再是‘推倒重来’的粗放增长,而是‘绣花功夫’的精细运营。未雨绸缪,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举报
0
回复
高文杰
帖子:17
粉丝:5
回复:51
发表于 2025-10-17 17:59
3

不是所有旧改项目都适合‘赚服务费’!

举报
0
回复
赵玟
帖子:5
粉丝:0
回复:22
发表于 2025-10-17 18:01
4

城市更新的"新主场"仍面临多重挑战,老旧小区底层商铺产权复杂,利益平衡难等,所以我们要探索"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旧改""数字赋能(智慧社区管理)"等新路径。

举报
0
回复
吕鹏
帖子:21
粉丝:0
回复:53
发表于 2025-10-17 18:01
5

转型阵痛:谁在观望?谁在担忧?


举报
0
回复
宋嘉乐s
帖子:2
粉丝:0
回复:22
发表于 2025-10-17 18:04
6

上海小区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协同可以借鉴。居民可通过业委会、监理小组参与方案决策和质量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估服务;政府设 “红黄牌” 考核运营方,不达标者限制参与新项目;企业成为“运营方”,长期规划,先投入后产出

举报
0
回复
回到论坛首页
返回上级
发布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