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因项目的性质不同、行业特点而异。可行性研究的重点是研究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
1、项目建设必要性(必有)
要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一是结合项目功能定位,分析拟建项目对实现企业自身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必要性;二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的要求,是否符合区域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要求,是否符合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要求等。
2、市场与竞争力分析(必有)
调查、分析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或服务)和主要投人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的供需状况和销售价格;研究确定产品的目标市场:在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占有的市场份额;研究产品的营销策略,提出市场风险。
3、建设方案(必有)
主要包括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工艺技术和主要设备方案,场(厂)址,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供应,总图运输和土建方案,公用工程,节能、节水措施、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方案,安全、职业卫生措施和消防设施方案,项目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等,对政府投资项目还应包括招标方案和代建制方案等。提出技术、装备、环境、安全等相关风险。
4、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必有)
在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工程量的基础上估算项目的建设投资,分别估算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还要估算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在投资估算确定融资额的基础上,研究分析项目的融资主体,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方式,资金结构及融资成本、融资风险等。结合融资方案的财务分析,比较、选择和确定融资方案。
5、财务分析(也称财务评价)与经济分析(也称国民经济评价)(必有)
按规定科目详细估算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预测现金流量;编制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计算相关指标;进行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分析以及财务生存能力分析,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对于财务现金流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其经济价值的项目,应进行经济分析。从社会经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识别与估算项目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费用与效益,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计算有关评价指标,分析项目建设对社会经济所做出的贡献以及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对于非营利性项目以及基础设施、服务性工程等,主要分析投资效果以及财务可持续性分析,提出项目持续运行的条件。
6、经济影响分析(可选)
对于行业、区域经济及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项目,还应从行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区域财政收支、收入分配以及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还应从产业技术安全、资源供应安全、资本控制安全、产业成长安全、市场环境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
7、资源利用分析(可选)
对于高耗能、耗水、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项目,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发电等项目,应分析能源、水资源和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一般项目也应进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分析;所有项目都要提出降低资源消耗的措施。
8、土地利用及移民搬迁安置方案分析(可选)
对于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应分析项目用地情况,提出节约用地措施,涉及搬迁和移民的项目,还应分析搬迁方案和移民安置方案的合理性。该部分内容还涉及到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
9、社会评价或社会影响分析(必有)
对干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如农村扶贫项目,要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拟建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项目的支持和接受程度,分析项目的社会风险,提出需要防范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
10、风险分析(必有)
对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估计风险程度,研究提出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措施。
(通常情况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的基础,为方便列入核准目录的企业投资项目的申请报告编制,上述内容是针对列人核准目录的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置的。对于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可以适当简化或调整。)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需要全面且有层次,必要项与可选面相结合,既保证核心论证,又灵活适配,为项目决策提供坚实依据,尽显科学严谨。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必有模块共 7 项
可行性报告编制的过程是包括以上必要的部分,同时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贴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还应从产业技术安全、资源供应安全、资本控制安全、产业成长安全、市场环境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