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论坛
2025年05月24日
天气
站内搜索:
登录
|注册
申请发帖
关于6月1日后机关单位工程款60天内支付政策的解读

关于6月1日后机关单位工程款60天内支付政策的解读

一、政策核心:靶向治理“账款拖欠”顽疾

国务院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自2025年6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从中小企业采购工程服务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且需严格以合同约定或验收合格为起算点。这一规定直击工程行业长期存在的“施工方垫资、发包方拖延”恶性循环。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建筑行业平均账期达92天,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甚至被拖欠超10年,严重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

二、对机关单位的刚性约束

1、财政资金管理责任强化

政策要求机关单位使用财政资金采购时,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不得无预算或超预算开展采购,且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提前落实到位,禁止施工单位垫资。例如,某地曾因财政资金未到位要求企业垫资建设,最终导致工程烂尾,此类现象将被彻底杜绝。

2、付款流程透明化与问责机制

机关单位需在验收合格后30日内启动付款,最长不得超过60日,逾期将按日利率万分之五支付利息。

拖欠款项情节严重的,相关责任人将被依法处分,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3、非现金支付方式受限

禁止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变相延长账期的支付方式,防止企业通过“票据置换”规避60日付款义务。

三、对承包商的实质性利好

1、现金流压力显著缓解

以某中小建筑企业为例,过去承接机关单位项目需平均垫资120天,新规实施后,回款周期缩短至60日内,企业可将资金用于新项目投标或偿还贷款。

2、权益保护机制升级

承包商可要求机关单位在30日内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支持应收账款融资。若发生争议,无争议部分需先行支付,避免“全盘拖延”。

3、行业地位被动提升

政策明确禁止机关单位以“审计结果未出”“负责人变更”等理由拖延付款,承包商在合同谈判中的话语权将增强,可拒绝不合理付款条件。

四、行业生态的深远影响

1、市场秩序重构

垫资施工模式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企业需转向“轻资产、高周转”运营模式。

行业集中度或提升,资金实力弱的企业可能被淘汰,优质企业市场份额扩大。

2、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

现金流改善后,企业可投入更多资源研发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社会信用体系完善

机关单位拖欠信息需公开,企业信用记录将直接影响其参与政府采购资格,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性循环。

五、潜在挑战与应对建议

1、执行力度是关键

需防范地方财政压力导致“隐性拖延”,建议建立跨部门联合督查机制,对违规单位采取财政拨款限制等措施。

2、合同条款需细化

明确验收标准、付款条件等争议高发条款,推广使用住建部门示范文本,减少“口头约定”风险。

3、中小企业能力建设

企业需加强财务管理与法律意识,及时主张权益,避免因“怕得罪甲方”而放弃追索。

从“政策红利”到“行业新生”

60日付款新规不仅是数字期限的调整,更是工程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里程碑。它迫使机关单位回归“服务型政府”定位,倒逼企业提升竞争力,最终推动行业从“粗放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能否抓住政策机遇实现转型,将成为企业生存分水岭。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代理服务发包文件和合同专用条款有了示范文本

采购人如何合规设置供应商的资质条件?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

回到论坛首页
返回上级
发布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