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论坛
2025年07月26日
天气
站内搜索:
登录
|注册
申请发帖
从绍兴低空经济实践看工程监理的 “立体监管” 新机遇

从绍兴低空经济实践看工程监理的 “立体监管” 新机遇

在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绍兴 20 余家企业携无人机装备、低空管控系统等成果亮相,为工程监理行业带来了 “立体监管” 的全新想象空间。当监理工作从平面巡检走向空域协同,传统监理模式正遭遇低空技术浪潮的重塑,而绍兴的实践恰为行业转型提供了破局线索。

一、无人机装备:监理巡检的 “空中特种兵”

中测航空 KF - 150 大载重无人机,凭借 IP67 防水、250 千克载重的硬核性能,为监理工作开辟了新维度。在水利枢纽、港口码头等临水项目中,传统监理巡检受限于地形(如深基坑、高边坡),难以全面覆盖隐蔽工程。该无人机可携带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设备,在汛期对围堰防渗膜进行 “地毯式” 检测,精准识别渗漏点;在超高层幕墙施工中,替代人工吊篮巡检,通过实时回传的视频数据,监理工程师能远程判定玻璃胶打胶质量、龙骨安装垂直度,效率提升 3 倍以上。


极客桥 K01 机库型系留无人机的 “72 小时持续作业” 能力,更是填补了监理 “全时段管控” 的空白。在轨道交通夜间施工中,传统监理难以全程盯控,而系留无人机可悬停于作业面上方,提供照明与实时监控,对盾构机姿态、轨道铺设精度进行动态监测。其节能 80% 的优势,也让长周期项目(如隧道群施工)的监理成本大幅降低,真正实现 “无人化、不间断” 监管。

二、低空基础设施:为监理场景 “拓边界”

浙江圣翔航空的垂直智慧起降场与移动智能起降场,重构了监理工作的空间逻辑。移动智能起降场的 “灵活部署” 特性,适配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分散型项目 ——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监理可通过部署于小区空地的起降场,调度无人机对屋面防水、外立面改造进行逐栋巡检,解决传统监理 “跑断腿” 仍有遗漏的难题。更关键的是,该系统的 “国际先进水平” 认证,意味着其空域协同能力可接入监理管理平台,让多项目监理数据(如多个工地的无人机巡检报告)实现云端同步,为集团化监理企业的 “数字化管控” 提供硬件支撑。


绍兴展示的空域智能管控系统,破解了 “多机协同监理” 的技术瓶颈。在超大型 EPC 项目中,监理可同时调度测绘无人机(做施工进度三维扫描)、监测无人机(查质量隐患)、安防无人机(管物料堆放),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划分作业空域,避免 “空中撞机”。这种 “集群化监理” 模式,将监理工作从 “单点检查” 升级为 “立体管控”,特别在雄安新区这类巨型建筑群中,能实现 “分钟级” 问题响应,让监理的 “事前预控、事中巡检、事后验收” 全流程更高效。

三、监理行业的 “低空转型” 必修课

绍兴企业的实践,也暴露了监理行业的 “能力缺口”:现有监理人员懂施工工艺,但对无人机操作、低空数据解析陌生;传统监理规范未涵盖 “无人机巡检报告的效力认定”“低空作业的质量验收标准”。这要求行业加快 “两个建设”:一是人才建设,开展 “监理 + 低空技术” 复合培训,让监理工程师掌握无人机系统运维、数据判读技能;二是标准建设,推动《工程监理低空作业技术规程》编制,明确无人机巡检的频率、精度要求,以及低空数据作为验收依据的条件。


更深层的机遇在于 “商业模式创新”—— 绍兴企业的设备租赁模式,启示监理企业可转型 “低空监理服务商”,整合无人机装备、起降场资源,为中小施工企业提供 “标准化、模块化” 监理服务。例如,针对县域建筑市场,推出 “无人机监理套餐”,用技术红利打破 “人情监理” 的行业顽疾。

结语:监理的 “天空时代” 已来

从绍兴低空经济实践看,工程监理正站在 “平面到立体” 的转型关口。当无人机成为监理的 “空中眼”,起降场化作 “监管基站”,空域系统构建 “智慧大脑”,传统监理的 “人盯人” 模式将被彻底改写。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管控,不再受限于地面视角,而是延伸至百米高空、复杂地形。对于监理行业,拥抱低空技术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的必答题 —— 谁先掌握 “立体监管” 能力,谁就能在未来工程市场中抢占先机,让 “监理” 二字真正成为工程质量的 “空中守护者”。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回到论坛首页
返回上级
发布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