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PC模式下,竣工结算审计是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保障项目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EPC模式具有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特点,其竣工结算审计面临着诸多风险。
1、合同条款理解与适用风险
合同范围界定不清:EPC合同的工作范围是否清晰?结算时对工作范围的认定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将合同范围内工作误作变更处理,或合同范围外工作未合理计入的情况?
变更与索赔条款模糊:EPC合同通常有严格的变更程序。条款是否清晰规定了变更的触发条件、确认程序、计价原则?审计时可能对什么是有效的变更产生争议。
价格调整机制争议:合同约定的调价因素是否明确?执行中是否严格按照约定进行调整?是否存在滥用调价条款的情况?
性能考核与罚款:是否进行了性能考核?考核结果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应扣减的性能罚款是否在结算中足额扣除?考核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2、设计变更与优化的风险
设计责任混淆:EPC模式下设计由总包方负责,审计需区分。
业主原因变更:业主需求变化导致的合理变更。
总包方优化/深化设计:属于合同义务,通常不额外计价。
总包方设计错误/缺陷导致的修改:属于总包方责任,其费用不应转嫁给业主。
变更必要性及关联性:提出的设计变更是否真实必要?是否与项目目标直接相关?是否存在以变更名义掩盖设计失误或成本控制不力的情况?
变更计价依据不足:变更计价是否依据合同约定的计价原则?支撑变更费用的资料是否充分、真实?
3、采购过程与成本的真实性风险
关联交易与价格虚高:总包方是否利用关联公司进行采购?采购价格是否公允、透明?是否显著高于市场合理水平?审计需穿透核查采购合同、发票、支付凭证、市场询价等。
甲供材/指定品牌管理:如有甲供材或业主指定品牌设备,其数量、质量、进场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相关保管、配合费用计算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总包方责任导致的甲供材浪费?
设备材料核销困难:EPC项目设备材料种类繁多,实际领用消耗量与设计预算量、合同清单量是否匹配?是否存在虚报、冒领或严重浪费?核销制度是否健全并有效执行?
进口设备关税/增值税处理:相关税费计算、缴纳及抵扣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存在应由总包方承担但转嫁给业主的情况?
4、施工过程计量与签证风险
隐蔽工程与过程资料缺失:EPC项目强调结果,过程资料可能不如传统模式齐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影像资料是否完整?签证是否及时、规范?事后补充的资料可信度风险高。
签证有效性争议:签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程序?签证事项是否真实发生且属于合同范围外或应调整事项?是否存在人情签证、后补签证?
工程量计量争议:对于按实结算的部分,工程量的测量、计算依据是否充分、准确?审计复核难度大。
窝工/赶工费用合理性:索赔的窝工、赶工费用是否确因业主原因或合同约定的风险事件引起?计算依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总包方自身管理问题导致的效率低下?
5、分包管理风险
分包结算真实性:总包方提交的分包结算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分包工程是否实际完成且质量合格?是否存在虚列分包成本套取资金?
分包范围与资质: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范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分包单位资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违法分包、转包?
分包价格传导:总包方是否将不合理的分包高价转嫁给业主?
6、竣工资料完整性与合规性风险
竣工图/竣工资料:竣工图是否真实反映最终完工状态?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是否符合规范及合同要求?资料缺失严重影响审计效率和结论。
验收手续完备性:各阶段验收手续是否齐全、合规?验收报告是否真实有效?
固定总价下的开口风险:EPC虽为固定总价,但合同通常规定若干开口条件。审计需严格界定这些开口是否成立,以及由此产生的费用计算是否准确、合理。
吃透合同:这是EPC审计的基石。必须深入理解合同范围、双方权利义务、价格形式、变更索赔程序、风险分担、验收标准、违约条款等所有关键条款。
关注变更与索赔:这是突破固定总价的主要途径。严格审查每项变更/索赔的原因与责任归属,程序合规性、计价依据与合理性、支撑资料充分性。
穿透核查采购成本:对关键设备、大宗材料进行重点审计,核查采购合同、招投标过程、发票、支付、出入库、领用消耗,进行市场询价比对。
强化现场勘查与验证:实地查看工程实体,核对竣工图与实物,特别是隐蔽工程部位,验证设备安装、运行情况。
重视过程资料审查:审查项目管理日志、监理日志、会议纪要、往来函件、验收记录等,还原项目实施过程,验证结算事项的真实性和背景。
利用专业力量:对复杂的设计变更、设备性能、特殊工艺等,借助设计、造价、设备专家的力量进行专业判断。
关注性能考核结果:严格审查性能考核报告,确保考核过程公正、数据真实,并据此扣减或调整结算价款。
加强分包结算审计:对金额较大的分包项目进行延伸审计,核实分包成本的真实性。
EPC竣工结算审计的核心在于捍卫固定总价原则,审计风险主要围绕合同条款的清晰度与执行、设计变更的真实性与合理性、采购成本的公允性、施工计量的准确性、分包管理的规范性以及过程资料的完整性展开。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合同理解能力、工程专业知识、造价审核技能和敏锐的风险洞察力,采用穿透式审计方法,才能有效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确保结算结果的真实、合法和合理,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EPC竣工结算审计的核心在于捍卫固定总价原则,审计风险主要围绕合同条款的清晰度与执行、设计变更的真实性与合理性、采购成本的公允性、施工计量的准确性、分包管理的规范性以及过程资料的完整性展开。
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合同理解能力、工程专业知识、造价审核技能和敏锐的风险洞察力,采用穿透式审计方法,才能有效识别和应对这些风险,确保结算结果的真实、合法和合理,保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针对这些风险问题,思考系统性解决方案,可有效管控EPC模式下竣工结算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将传统审计方法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从被动审计向主动防控转变,从抽样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从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