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批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标准名称修改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标准》,标准编号修改为GB/T50720-2011。局部修订后的条文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在《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登。以下是梳理后的部分核心内容,分享在建工论坛,与大家交流。
1. 总则与基本要求
- 施工现场防火需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遵循“自防自救”原则,采取可靠措施,确保安全、经济、适用。
- 鼓励采用信息化消防安全管理技术和智能化消防设施。
2. 总平面布局
- 防火间距: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间距≥15m;可燃材料堆场、动火作业场≥10m;其他临时设施≥6m。
临时用房成组布置时,组内间距≥3.5m(A级材料可减至3m),组间间距≥8m。
- 消防车道:
净宽、净高≥4m,宜环形设置,尽头需设12m×12m回车场(超100m工程为18m×18m)。
周边道路满足要求时,可不设场内消防车道。
- 救援场地:
宽度≥6m,与脚手架净距2~6m;高度>24m工程需连续布置,长度按建筑高度分级(15~25m)。
3. 临时用房防火
- 宿舍/办公用房:
层数≤3层,每层面积≤300m²;疏散走道单面布置≥1.0m,双面≥1.5m;房间门宽≥0.8m(>50m²时≥1.2m)。
严禁与厨房、变配电房等组合建造。
- 易燃易爆库房:
单层建造,面积≤200m²;易燃品房间≤20m²,可燃品≤30m²。
4. 消防设施配置
- 灭火器:
类型匹配火灾风险,每个场所≥2具;最大保护距离15~25m(视场所类型)。
- 临时消防给水:
用水量按建筑面积或体积分级(10~20L/s),持续供水时间1~2h。
室内消防竖管≥2根,管径≥DN100;超100m工程需设中转水池(容积≥10m³)。
- 应急照明:
疏散通道照度≥0.5lx,避难场所≥10lx;供电时间≥1h(超100m工程≥1.5h)。
5. 消防安全管理
- 动火作业:
需审批并落实防火措施;焊接等作业需清理可燃物或覆盖不燃材料;五级以上风力停止室外动火。
动火点需设监护人,作业后监护30分钟。
- 用电用气:
电气线路定期检查,易燃场所使用防爆设备;气瓶存放需直立,乙炔瓶严禁卧放,与明火距离≥10m。
- 可燃物管理:
易燃易爆品限量进入作业区,余料及时清理;易挥发物资作业场所需通风、防静电。
6. 应急预案与培训
- 施工单位需制定灭火及疏散预案,定期演练;施工人员进场前需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包括灭火器使用、逃生技能等。
标准系统规范了施工现场的防火设计、设施配置及管理要求,强调预防为主、严格管控火源与可燃物,确保消防设施有效可用。适用于各类建设工程,尤其高层、易燃易爆场所需重点落实。
施工现场防火需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遵循“自防自救”原则,采取可靠措施,确保安全、经济、适用。
完善了消防细节,分级管理促安全,助力施工现场防火水平提升 。
助力施工现场防火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