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之前的文章中有读者想了解下宏观货币m0,m1,m2分别的概念是什么,本文就以此为话题做简单分享。
定义:M0(真实货币)=流通中的货币,m1(狭义货币)=m0+银行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m1+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从定义中很好理解,m0是真实货币,流动性最佳,m1是活期存款,流动性次之,m2包含了定期存款与储蓄,流动性较差。
在日常生活中,不单独比较m0,m1,m2之间的差别,通常是比较m1的增速,与m2的增速快慢,来反映经济指标,即m1,、m2剪刀差。从定义中理解,如果m1的增速快过m2,则居民和企业都把存款拿出来消费或者投资,反之则是居民和企业更加偏爱存款而非投资。
由此,不难理解m2-m1的增速如果为正,则说明经济在往储蓄方向发展,而这剪刀差的扩大则说明这种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
2024年6月14日,央行5月金融统计数据公布,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余额比上月末略有增加,同比增长7%,剪刀差扩大至11.2%。7月12日央行6月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M2余额为305.02万亿元,同比增长6.2%;M1余额为66.06万亿元,同比下降5%。相比5月,M2、M1增速均回落0.8个百分点,创有记录以来新低,二者剪刀差持续保持11.2%的高位。这次都不仅是剪刀差巨大的问题了,甚至连货币本身的需求量都在下降。我认为这已足够说明问题,如果有经济基础的读者应该已经嗅到了危险,这不,紧接着存款端和贷款端均立即降息。
曾几何时,有人非常喜欢拿m2不断增长的信号迷惑群众,认为央行的放水仍不断在进行,理由是广义货币在增加,但可能这些人压根就没考虑过债务—资产传导,在广义货币的体系下,一个人的增加债务直接等同于其他人增加的资产,因此只要整体负债率上升,尤其是政府层面的举债,就直接传导到m2的资产端上涨,且这种上升还要乘以一个货币创造乘数。
而如今,甚至央行都已开始释放信号,不再追求广义货币的增长来维持经济活力,因为目前的困境并非市场中热钱不够,而是消费力不足,消费力不足又牵扯到更多复杂的问题,究竟这创造的债务,有多少流入了居民端的资产。另一种说法是,平价商品的流行,反而是市场朝着适应当前环境的发展而做出的一种纳什均衡。
拥抱市场吧,相信历史的智慧永远是明智的,至于后人的智慧,当个玩笑听就是了。
其实看不是很懂的说。
经济名词,晦涩难懂
那些专家老是拿这个名词讲半天,今天终于有个稍微通俗易懂的了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楼主分享的其中一个观点“货币本身的需求量都在下降”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与此同时带来的或许是“储蓄搬家”,去处如债券、定期存款、外汇存储等。接下来,正如楼主提及的为应对活钱少的情况,降准、降息的各种政策必然将出台以刺激市场货币量和流通性。本人认为,现在的大家都比较会也应当会“算钱”,要更好的去做好一笔账,会去均衡存款和转移之间的成本和收益,主动迎合变化。
M0、M1、M2的解析清晰明了,原来货币供应量的层次这么有趣且重要!